我所在的城市虽然冬天天气严寒,但是今年市里第一次在冬季举办跨时三个月的节日活动。目前为止,我参加了两个。感觉非常好。
1。冬天能有个理由在外边活动,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有点人气,感觉不错。
2。活动多是靠志愿者在维持。他们中有些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可每个志愿者都非常敬业。即使在冰雪中,在刺骨的寒风里,也恪守各自的职责。
3。虽然参与者不多,活动组织者依然精益求精,注重每个微小的细节,让我觉得很温暖。
4。昨天的活动在科技馆举办。我听了科普讲座,讲座伴随彩色幻灯照片,寓学于乐。在一个叫 Tipi 的印第安帐篷中,我还欣赏了一个叫 Andrea House 女歌手的天籁之音。温馨的一幕是,歌手来表演,还带着她的小孩。孩子才4-5岁的样子,和妈妈做一张板凳。 她妈妈坐在那里抱着吉他弹唱,孩子就偎依在她身旁,一直把头埋在妈妈身上。
5。临走前,在门口,我意外地发现了一直想找到的天文观测点。里边的人非常热情,谈论天文热情很高。有位老人帮我把天文望远镜一个个调好。感觉进入了奇妙的世界,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美丽的带着光环的土星。觉得那一刹那,心灵有一股震撼,可能来自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另外,还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月亮,其他的星星。
Monday, March 9, 2009
Thursday, March 5, 2009
The bad time for economy could be a good time for education
讲到经济衰退也有它好的一面,比如,很多本来打算辍学去打工的孩子可能因为就业不景气,迫不得以回到学校来读书。文中还引用30年代大萧条时的数据来证实作者的观点:“In the manufacturing-heavy mid-Atlantic states, the high school graduation rate was just above 20 percent in the late 1920s. By 1940, it was almost 60 percent. These graduates then became the skilled workers and teachers who helped build the great post-World War II American economy.”
这倒让我想到了中国现在沿海打工的孩子们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政府何不把拉动经济的一部分钱用在鼓励这些孩子重返教育上,不管是重返普通教育,还是职业培训,可能这笔投入的产出要比投在基础设施上高。再者,我们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了,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打工孩子们的教育投入却相对较少。从边际效率的角度分析,也应该是教育的投入回报大。另外,如前文所言,“Which is why the third factor — education —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can make the pie larger and divide it more evenly.”。
这么多好处,教育就是经济长期健康有利地发展的灵丹妙药,不抓住现在的时机,还等何时?!
Subscribe to:
Posts (Atom)